近日,依托我校孟目的学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遴选人才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联合校离退休工作处,开展思政育人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科技赋能银发生活,劳动赓续药大精神”为主题,通过“思想+专业+科技+劳动”的个性化服务与深度陪伴,搭建起跨越代际的温暖桥梁。
本次思政社会实践聚焦老教授们的“急难愁盼”,通过座谈交流、上门服务等方式,组织大学生为退休教师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为退休教师们编写了《智能设备操作指南》《社交软件使用图册》等实用资料。徐祖铭同学带领“杏林暖阳”志愿服务小队的8名同学,采用“操作图册+现场教学”等模式,为92岁老教授修复卡顿电脑,帮助老教授使用AI工具润色论文,感受数字时代的便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活动现场,学生们聆听严永清教授讲述中药复方研究历程,记录顾觉奋教授的教学点滴,整理超万字访谈稿和口述视频。严永清教授寄语同学们:“愿你们接续中药研究的火炬!”学生志愿者则在总结中写道:“老教授不是‘活化石’,而是活着的校史。我们既是服务者,更是传承者”。一次次交流、一句句教诲,“精业济群”的药大精神在两代药学人中传承。
本次活动是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探索数智时代思政实践活动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不仅让退休教师感受到关爱与尊重,更是将劳动、访谈、数智化等服务转化为生动的思政课堂实践,让青年学生们在志愿服务中汲取药学前辈的精神力量。后续,将持续深化“思政+专业+科技+劳动”立德树人育人模式,推动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品牌化发展,开发服务小程序、拓展校史口述访谈,让更多药学生在“银发”与“青春”的双向奔赴中感悟责任、传承薪火。
学生帮助顾觉奋老师使用KIMI修改论文
严永清教授与学生谈心